1、物质观
【内 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具有客观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本本主义。
【内 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内 容】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静止则是相对的。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培养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内 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鼓励支持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充分思想预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内 容】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做事情要努力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也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内 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看自己的能力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妄自菲薄。
【内 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要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事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则事倍功半。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内 容】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必然表现于现象之中,不存在现象之外不受时空规定的绝对本质。
【方法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善于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不能被现象迷了眼睛。
【内 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形而上学地、孤立地看问题。
【内 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树立团队精神,重视团队整合,选择发挥团队整体功能的最佳方案;同时也要局部,通过推动局部的发展实现整体的发展。
【内容1】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矛盾都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1)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去认识事物,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顾实际、不顾条件地搞“一刀切”。(2)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内 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
【方法论】(1)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违背历史规律,必然与人类的发展背道而驰;(3)读史明志,要以史为鉴,立足当今,面向未来,任何人都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随意裁剪和歪曲历史。
【内 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实践出真知,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坚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又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内 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反复多次才能形成。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也要立足实践,勇于实践,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努力发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内 容】“科学”是用严谨的论证方法进行的高级社会实践活动,是求实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只有用科学的、辩证的、全面的思维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才能有科学发现的诞生。反之,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在实践中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方法论】要树立求实、理性、质疑、求真和创新精神,尊重客观事实,运用冷静的头脑探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敢于和善于追求真理,追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对任何的迷信和伪科学。
【内 容】任何公民都有追求自身正当利益的权利,应切实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党员也有自身的正当权利,也应给予切实保障。但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如一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加强思想修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
【内 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落到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做师生所需。
【内 容】国情,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方法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这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内 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开放是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发展自己的重要法宝。
【方法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
【内 容】和谐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和谐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以民为本是和谐稳定的终极价值,以和为贵是和谐稳定的核心追求,以疏为主是和谐稳定的根本方法,以邻为伴是和谐稳定的外部条件。
【方法论】要用联系、发展、民主、辩证的观点抓和谐稳定,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把握工作重点、步骤、时机与力度,在经济社会动态发展中,探索维稳方法、手段和机制;要敏于洞察矛盾,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矛盾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内 容】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方法论】应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
【内 容】理想是人们追求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是人们坚定前行的指路明灯。理想来源于现实又理想高于现实。没有了理想目标,人的实践活动就是盲目的。
【方法论】只有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内 容】道德集中表现为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的准则。道德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评价功能,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方法论】职业道德是人的立身立业之本。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会正确评价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内 容】法治观的实质是法律至上的依法治国理念、意识与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方法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内 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既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也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
【方法论】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民主是有条件的,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民主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根本区别。
【内 容】自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有机统一,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有机统一。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自由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不损害国家及民族的前提之下。
【方法论】宪法法律约束、规范和保障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不等同于散漫,更不等同于为所欲为。人们只有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才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自由空间,切不可把自由视为不受法律纪律约束的为所欲为。
【内 容】人权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即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产物,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基本的人权。
【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反对资产阶级人权观。
【内 容】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对国家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方法论】政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政权就不成为国家。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
【内 容】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内 容】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利。主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主要包括国家的管辖权、独立权、自卫权和平等权。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方法论】(1)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尊重各国人民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坚定不移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与侵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组织和个人、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内 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涉及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会有任何妥协和动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式。
【方法论】(1)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2)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3)解决矛盾问题,要学会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要富有创新精神,勇于结合实际走前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内 容】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方法论】(1)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国防投入最大效益,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2)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确保我军始终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3)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内 容】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方法论】(1)中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东方大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共生、共荣、共利、共进的世界命运共同体;(2)中国珍视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不可动摇,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要拓宽国际视野,增强世界意识,提升国际思维能力和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