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意义
职业素养教育,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工学结合实践中,通过理论引导、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养成与未来发挥职业技能相匹配、相对稳定职业品质的过程。职业素养教育,是我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必然要求、“工学宽度结合”重要保障和“文化梯度育人”的中心环节;在杭职院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的三个梯度环节中,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承前启后、内涵丰满、任务繁重、作用直接的特殊重要地位。需要在教书育人各环节中给予高度重视和提供机制保障。
二、实施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通用职业素养、专业职业素养三个梯度层次。前两个层次,是关于职业理想、敬业乐业、吃苦耐劳、恪守信用、团队合作以及语言文字、计算机操作等能力和素养等,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共同职业素养;第三个层次,是关于具体职业或岗位所决定的专业能力和相关素养。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职业学习能力、职业交往能力、职业沟通和协作能 力,以及适应(胜任)某岗位(群)必须的专业实践素养等。
三、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育
1.由专业建设指导处牵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各二级学院每学期选择一到两个专业,结合行业规范、岗位特点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编写《专业岗位行为规范手册》,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行为规范和岗位行为规范等,并制订贯穿专业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直至完成本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岗位行为规范手册》、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的制订。
2.由专业建设指导处牵头,各二级学院负责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比重和考核要求。
3.由专业建设指导处负责,强化对始业教育专业认知环节的设计和安排,通过项目化运作,让学生通过了解专业发展、明确职业方向和岗位行为规范,形成和提升对行业、企业和岗位的认同度,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由学校督导室负责,根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各专业《专业岗位行为规范手册》以及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督导检查,重点关注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示范和引领作用。
5.由人文社科部负责,在思政课中结合专业和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角色的教育。一方面发挥人文社科部文明礼仪、校纪校规等学生素养教育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素养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素养专题课、组织学生观摩企业岗位行为规范(协同各学院学工办)等途径,协助专业教师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合力。
(二)课外教育
1.由学工部(团委)牵头,会同人文社科部、各院系组织实施,将学生文化活动(如技能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与专业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教学补充。
2.由学工部(团委)牵头,会同人文社科部、各院系组织实施,加强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类社团的建设,指导各类社团开展创意集市、微创业等活动,修订完善并下发《学生社团分类管理办法》,加强教师指导社团、学生独立开展活动工作的力度。
3.由学工部(团委)牵头,会同人文社科部、各院系组织实施,将社会实践(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与专业教育、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提炼和选择项目与课题。加强对暑期社会实践专业项目的指导,专业调研团队立项比重占比达80%以上;将挑战杯、新苗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汇报表彰会,扩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4.由学工部(团委)负责,深化班级特色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申报前期的培训与指导,注重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突出项目验收评比的成果与展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三)氛围营造
1.由宣传部牵头,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处、后勤保障处、各二级学院,结合学校“创设真实情境”的办学特点,分步开展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环境建设。可以通过建设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生产车间等,挖掘其中的企业职业素养和岗位规范等内涵要素,使学生在生产研发过程中,认识专业发展历史文化并强化对专业背景和职业规范的认知。同时通过展示行业、企业发展新技术、企业优秀文化等,使学生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影响。
2.由宣传部牵头,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处、后勤保障处、各二级学院,根据各学院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特点,对学院教学场所进行规划,将企业的做事准则、企业标准色、企业规章等蕴涵企业职业素养、人格追求和行为方式的表述及象征等,分别装潢在学院的大厅、走廊、楼道中,营造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体现科学、严谨、有序的实训实习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3.由宣传部牵头,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处、后勤保障处、各二级学院,通过建设校史馆、校园小品、雕塑、陈列优秀学生作品,以及推动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营造具有杭职特色的职业文化氛围。
(四)典型示范
由宣传部牵头,会同人事处、专业建设指导处、各二级学院,以学生为主体,评选学校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表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人物;由学工部(团委)牵头,会同宣传部、各二级学院,评选学校年度“最美杭职学子”,表彰刻苦学习、躬身实践、学做合一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挖掘典型人物,弘扬优秀品格,传递正面能量;加大典型人物事迹在校报及校外新闻媒体上报道宣传力度;组建“师德宣讲团”,开展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勤奋治学”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制度,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加大师德在各项考评中的权重。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专业建设指导处、学工部(团委)、宣传部、人事处、人文社科部、党政办、督导室相关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组成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如下:
1.课堂教育由专业建设指导处牵头,专业建设指导处、督导室、人文社科部、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2.课外教育由学工部(团委)牵头,学工部(团委)、人文社科部、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3.氛围营造由宣传部牵头,宣传部、专业建设指导处、后勤保障处、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4.教师典型示范由宣传部牵头,宣传部、人事处、专业建设指导处、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学生典型示范由学工部(团委)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各二级学院成立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实施小组,由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教科办、学工办、专业组负责人等作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各项目,并对学生、教师进行考核激励。
(二)经费保障
为确保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学校保证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经费投入,设立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专项基金。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项目已纳入牵头部门预算项目的,经费不再另计;未列入部门预算项目的,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基金中列支。
(三)宣传动员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为职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考核激励
1.教师:课堂教育的考核按各二级学院的规定执行,课外教育的考核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具体细则由各二级学院拟定并实施。
2.学生:课堂教育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将职业素养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计学分。课外教育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计综合素质德育分,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集体荣誉称号评选办法》、《学生荣誉称号评选办法》评选先进集体、优秀个人。鼓励各二级学院尝试将课外教育重点项目纳入人文素质选修课内容,并计学分。
3.二级学院:2014年年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从2015年开始每年评比杭职院职业素养教育先进二级学院,全校通告表彰,激励各二级学院为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工作的热诚度与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