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担任中小学思政副校长的育人作用,助力钱塘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邓锐、李海龙、陈建磊分赴挂钩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协同共建活动。
在钱塘区新湾中学,邓锐以“铸魂润心 馨菀同行”为主题,开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深度调研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思政与德育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邓锐提出“梯度育人、实践转化、融合创新”的发展建议,并与新湾中学教师围绕思政课教学学段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梯度展开交流,共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最后,邓锐与新湾中学五位年轻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约。
在钱塘区新湾小学,李海龙与新湾小学教师围绕思政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思政教育特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并就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担任中小学思政副校长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表示,将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共研、师生共育、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细落实。
在临江新城实验学校,陈建磊以《大思政视野下的科研提升之路》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从“大思政课”内涵切入,立足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提出小学教师科研应紧扣“三结合”原则——结合国家育人政策导向、学生成长阶段特征及教学实践痛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科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并分享了我校在“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创新”等领域的科研经验,倡议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探索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思政工作的衔接模式。讲座现场互动热烈,取得较好反响。
此次系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钱塘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部署的生动实践,既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也为构建“大思政” 育人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共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崭新蓝图。